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雷锋精神批判

雷锋精神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作为共产集体主义的中国现实版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几代人,但是到今天他的魅力光环逐渐退去,学雷锋活动成了今日的青年流于形式的滑稽表演。

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这句话有重大的逻辑悖论: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这个社会的受益者是谁,难道要把人人贡献出来的利益出口到月球?如果这个社会有人受益,那么这个受益者绝对是那些没有贯彻或没有彻底贯彻雷锋精神的人。那么在这个社会中利己或是不利人的人反而得到利益,不利己而利人的人却受到损失。在行为动机上这就鼓励了人们自私自利,反而会滑向整个社会全部利己的状态。
当然有人会说还有另外一种状态就是我利人你也利人我贡献出的利益给你,你贡献出的利益给我,实现相互的利益供给。这也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状态。咋看之下这种逻辑视乎还算坚挺,但实际不经推敲。因为资本主义早就帮我们实现利益的互相供给,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发生经济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利益互相供给的过程。在利益的互相供给中不同的实体必然会对互相的利益加以算计,如果一方像SB一样无视对方的利益算计而无私供给,那么即使这种行为发生了也不足以长久维持,因为互动的过程会随着一方的利益慢慢滑向另一方而终止,使SB的这一方越来越贫困,最终产生出与雷锋乌托邦的理想相反的结果。

二、对待同志象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的这句话显示出一个深受毛泽东敌我矛盾歪理洗脑的无知青年形象。同志是什么?敌人是什么?雷锋能分辨得清吗?或许雷锋对于敌我有自己的判断。但在共产主义统治的国家,敌人和同志的定义标准是由复杂的政治斗争所决定的。今天的革命同志明天就成为了反革命分子,今天的反革命分子明天就成了好同志。刘少奇由毛泽东的接班人变为叛徒、内奸、工贼,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因为替人民请了愿触了龙颜就变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而邓小平一上台,这些人却又成了伟大的领导人。在这错综复杂,纷纷扰扰的迷雾中雷锋和他的战友们能分得清敌我吗?即使一时分清了,能一辈子分清吗?敌人与同志是由统治者定义的,因此雷锋式的无知青年就成了统治者打击报复他们的政敌的工具。
换个角度说,同志与敌人都是大写的“人”,都享有基本的人权,对待敌人真的就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吗?真的要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吗?由于学生长期浸淫在这种阶级斗争论的思想中,因此文革中老师被大面积打死打伤。江泽民的名誉上搞臭、精神上搞垮、肉体上消灭也是这种逻辑的顺延。
耶稣教他的门徒要爱你的敌人,在钉上十字架的时候还在为行刑者祷告。“爱你的敌人”成为基督教道德的核心部分。而在中国这种美好的价值观却由于无神论的灌输而无从得到,所以雷锋才会写下这种读来毛骨悚然的词句。

三、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倡导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实际就是号召人们做一个永远听话的工具,放弃自己的思想、文化。而这种号召当然是专制者最希望看到的,借着雷锋这一道德偶像的口说出,形成了毛时代的螺丝钉文化。而随着共产主义意思形态的破产,螺丝钉不在有吸引力。今天,螺丝钉精神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被以另外一种状态保留下来,并被发扬光大,那就是做一颗永远生锈的螺丝钉,哪里能捞到油水,哪个部门的灰色收入高,人们就往哪里挤。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道德偶像,完成了对一代人的精神摧残。至今,雷锋已不再有吸引力,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道德楷模。邓小平64屠城相当于为中国社会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使中国成为一个道德普遍败坏的民族。中国人的信仰恢复不需要再树立道德偶像,而要靠新的信仰的形成。西方的科技或许对中国很遥远,但西方的价值体系与信仰体系却是可以借鉴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